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113/4/27~113/5/8師鐸獎獲獎人員出國考察活動

113/4/27113/5/8參加師鐸獎獲獎人員出國考察活動,參訪簡介及心得如下,更多活動照片請點選此處《怡婷校長臉書》連結。

一、前言

此次教育部師鐸獎獲獎人員出國教育考察活動,到訪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三個北歐國家,參訪單位包括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萊帕瓦拉中小學,愛沙尼亞的塔圖大學、卡拉瑪賈中小學,三個國家的國家級圖書館,以及學音樂教育的我最期待的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並欣賞現代芭蕾舞劇「叢林奇譚」。

因為工作關係,選擇參加第二梯次,很開心同行的是來自各地、不同學習階段的教育界的精英,大家一起走進世界、打開視野,與三個國家的教育工作者近距離交流,到教學現場做課室觀察、校園巡禮,這一趟豐富的教育參訪之旅,帶來許多省思與啟發,也為自己未來的教育工作注入更多新的思維。

二、參訪與心得記錄

(一)芬蘭國家教育署

芬蘭國家教育署負責幼兒教育和保育、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普通與職業高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培訓的國家發展機構。2024-2027願景:每個人都可以成長,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

芬蘭憲法明定:人人有權免費接受基礎教育。公共當局應保證人人有平等機會根據其能力和特殊需求獲得教育服務,以及在不受經濟困難阻礙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機會。

芬蘭教育的特色:1.學生上課時間較短:低年級約20小時/週,高年級約30小時/週。2.學校間差異很小:幾乎都是學區就讀。3.女生表現優於男生:包含文科及理科皆然,PISA女生表現也仍在前端。4.適度的教育成本:幼兒園費用低,國小到高中免學費。5.社會經濟效益適中:學校間差異小、不會排名,家長不會特別選校。6.教師受到高度重視:教師在芬蘭是受到高度重視及評價的,雖然老師可能不認同。

(二)芬蘭萊帕瓦拉中小學

萊帕瓦拉中小學是一所多元學習學校,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約700位學生,教職人員約60多位。學校目標為指導基礎教育的目的,是確保平等和高品質的教育,併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和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學校以芬蘭語及瑞典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但學生來自37種不同的母語家庭,老師表示:教授母語非芬蘭語的學生確實是個挑戰,入學時學生基本能力落差,但學生可以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讓老師也收穫良多。

設有學生議會(類似我們的自治市、學生會),議會每月開會,約4位學生代表,由議會學生代表學生發聲。最特別的是學校聘雇老師時,學生議會也會有代表參與、提問,委員們會觀察受聘者如何和學生交流,或是否支持學生的想法,若老師不支持學生,則不會被聘雇。因為學校是有學生而存在,所以老師要支持學生的想法。果然是非常尊重孩子人權的國家。

校長是新到任的,可以一直做到到退休,教育理念是以讓學生更好、更快樂為目標。校長說:「五年後,學生可能不記得我們教他們什麼,但會記得我們對待他們的態度。」,這句話值得所有教育人放在心上。

簡報結束後,由九年級的學生分組用英語為我們導覽及介紹學校,新建的校舍完全簡約北歐風格,像迷宮的校舍規劃充分利用空間,卻讓教室間互不干擾,除一般教室外,音樂教室、木工教室、烹飪教室、家政教室、實驗教室、…等,多元完善。沒有突出的班級牌,僅在門板上方寫上教室名稱,讓空間看起來較清爽。教師們都很親切,學生也很熱情,隨時可以打開教室讓我們參觀。大孩子的教室都有「養機場」,和台灣一樣。

(三)愛沙尼亞卡拉瑪賈中小學

卡拉瑪賈中小學創校於1915年,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約520位學生,每班人數24人,是國家訂定的標準。老師均有碩士學位,師資年輕。

愛沙尼亞之前被蘇聯統治,1991年重新獨立,但教育方式並不同,愛沙尼亞開發自己的課綱,除知識外,還有各種技巧能力及運用。中小學依循國家級課綱,各校可以自己轉化課綱和學習計畫,應該類似我們的校本課程的概念。

愛沙尼亞是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國家,2002年起運用網路,所有教材皆有數位版本,也進行數位評量,幾乎完全無紙化。教室有大螢幕,教室、走廊會有電腦,會提供弱勢學生電腦在家使用,教師也可以申請電腦回家使用。學校都需有網站,提供學校行事曆及相關訊息,包含午餐。政府也會來檢視網頁內容是否正確。家長可以從網路上瞭解到孩子的學習情形,作業…等,在家裡可立刻收到資訊。

由九年級的學生分組用英語為我們介紹校園環境,印象最深刻的是餐廳,學校提供免費午餐,但孩子隨時可以到餐廳吃東西、喝飲料,真是太人性化了。餐廳內的營養教育也做得很好,值得學習。

入班觀課時,我進到四年級的英語課室,學生11人。上課時間到了,老師因為在招呼我們稍微慢些進教室,學生全部安靜站好等老師,待老師站到講台、彼此問候後才坐下。老師一整節轉換多種教學重點及策略,並有個人、同儕及分組競賽等,也有使用數位電視、創作小詩、檢討考卷等學習方式,最後也有安排回家作業,一整節課學生在安靜、穩定中投入學習。

(四)三座國家圖書館

1.芬蘭中央圖書館

芬蘭中央圖書館Oodi位於赫爾辛基,是芬蘭人送給自己的百歲生日禮物,1917年獨立,籌辦20年。2018年啟用,花費約9800萬歐元。

中央圖書館分為三層:一樓屬於公共及社交空間,有餐廳;二樓屬於工作空間,除開放式閱讀區、小研究室外,還有3D列印機、雷射切割機、縫紉機、音樂及影片製作工作室、等,是很不一樣的圖書館規劃,但非常友善;三樓是有10萬本館藏的閱讀空間,最特別的是為幼童打造的閱讀區,看著窗邊停放一排嬰兒車,就可以知道芬蘭的教育為何成功了。

館內沒有保持安靜、禁止飲食等標語,但無論大人或小孩,都能安靜閱讀、工作或小聲交談,我想這就是國民素養啊。芬蘭人口約550萬,有約800間圖書館,成就有文化素養的教育強國。

2.愛沙尼亞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於1918年成立,已有106年的歷史,目前正在進行重建,預計2027開幕,今天參訪的RARA只是暫時性的圖書館,但所有業務仍正常運作。科技見長的愛沙尼亞有友善的圖書借閱系統,除了類似我們的館際合作預約取書外,更設計「從朋友到朋友」鼓勵閱讀計畫,可以將借閱的書籍直接推薦並送到朋友的手上,不過當然是限於沒有人預約的書籍囉!圖書系統除了可以用書名、作者等的查詢,也可以用封面搜尋,實在非常友善。

曾是愛沙尼亞最大學校校長的現任館長,也和我們分享愛沙尼亞的全國教育系統,最後用前總統,也是虎躍計畫的倡議者的話做結語~「我們真的認為,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土地、房子或銀行帳戶,而是良好的教育。」。愛沙尼亞人口約130萬,卻有895間圖書館難怪是教育強國。

3.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

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成立於1919年,經歷了多次搬遷和擴展。隨著拉脫維亞在1991年重新獨立,圖書館名稱變為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是拉脫維亞的重要文化和學術機構。圖書館於2014年遷入目前的新館,這座新建築被稱為「光之城堡」,象徵著知識與智慧的復興和保護。圖書館內設有1000多個閱讀座位、研究設施、現代會議中心和展覽區域,提供豐富的文化和社會活動空間。

除了一般圖書閱讀及借閱外,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有負責兒童閱讀推廣的兒童文學中心、屬於研究機構的東亞文化中心、拉脫維亞及建館的歷史博物館、…,最特別的是有一面「人民書架」,專門收集、陳列各地方的人捐贈給圖書館的書,每一本書都有其故事,是很有溫度的圖書館。

三、省思與建議

此行終於有機會跳脫書籍、親身感受芬蘭、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的教育魅力以及對於文化保存的重視。

從赫爾辛基大學教育系、芬蘭教育署到萊帕瓦拉中小學、卡拉瑪賈中小學,可以明顯感受到國家對於基礎教育的用心,並且以孩子為學習中心及平等的教育機會,一樣有回家作業、一樣有測驗,為什麼兩國的孩子仍然樂於學習?當社團活動、團隊合作成為必要,孩子是否更能夠面對未來的世界?

有關PISA排名,芬蘭關注的重點在於學生的學習成效,不僅成為公共討論關注的議題,積極探尋背後的原因,也討論有關學生自主學習、科技運用、手機使用、家庭教育、…等,焦點始終放在孩子的學習。而成績優異的愛沙尼亞並不以此自滿,而是持續用大數據掌握國家的教育品質。值得我們深思。

教育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在芬蘭和愛沙尼亞中小學師資均為碩士,重點是有完整的師培系統,而且教師篩選制度嚴格、競爭激烈,所以師資品質佳。教師的自主性很高,只要在課綱的架構之下,老師可以自己決定開什麼課、課程內容、作業、評量等,而且並沒有教師的檢核機制,如此還能維持很好的教育品質實在令人敬佩,也值得我們借鏡。

除了參訪學校外,對於三個國家的國家圖書館也印象深刻。尤其是芬蘭中央圖書館,一樓的社交空間及二樓的工作區域,完全跳脫我們對於圖書館的想像,不過,如果複合式的空間可以讓人民更願意親近閱讀或藝文活動,也更放鬆、更自然的與書為伍,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不過,前提是人民的素質必須先培養好才行。

12天的旅程有一個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靜」。無論是學校、教室、圖書館,或是街道、商店、甚至市集,都很少聽到吵雜的聲音,孩子們沉靜的學習、大人們安靜的交談,是讓人很舒服、很放鬆的氛圍,不知是因為地廣人稀,還是人民的氣質,希望我們的孩子也可以靜下心來,才能靜靜的思考、靜靜的閱讀、好好的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